内容简介
“数十年来,我们都在关注给女孩的教育,希望她们自信、独立、自由。在学校,在大街上,在家里,我们与陈腐观念斗争,为女孩们争取与男孩同等的机会,鼓励她们克服刻板印象,捍卫平等。同时,却鲜有人注意到男孩们所受的教育也亟需改变。”
奥蕾莉亚·勃朗通过采访多名专家,结合翔实的数据与实例,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给男孩的教育展开了精彩的讨论。在本书中,她深刻剖析传统教育对男孩个性的压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,向我们分享以正确性别观养育男孩的实践方法,探讨如何在当下以性别平等的观念养育健康、平和、平等的下一代。

当我生的是男孩
作者介绍
奥蕾莉亚·勃朗,出生于1986年,资深记者,主要关注排外现象和反歧视斗争等社会议题。如今,她供职于法国女性杂志《闲谈》(Causette),定期谈论女性权利与女性主义。
译者介绍
于歌,艺术策展人,创意策划人,终身学习者,法语译者。近年来,专注于“艺术社区”的研究与实践,关注社会创新。热衷于观察日常和促成各种跨文化与跨领域交流。译作有法语绘本《人们》《四季》《歌谣》。
相关图书
蛋先生的学术生存
《蛋先生的学术生存》是一部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,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工作者的“社会生态志”。
医院是座动物园
《医院是座动物园》是一部独特的医院总值班日志,作者以医院“局外人”的视角,观察和记录了医院里的百态人生和万千世情。
早安,怪物
《早安,怪物》是加拿大心理治疗师凯瑟琳·吉尔迪纳所著的回忆录,书中记录了作者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五位来访者的疗愈故事。
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
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,记录了作者杨素秋在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挂职副局长期间,从零开始创建碑林区图书馆的全过程。
贫困不是罪
《贫困不是罪》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著作,由彼得·埃德尔曼撰写。
寻路中国
《寻路中国》是彼得·海斯勒(Peter Hessler)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旅行历程的纪实作品。